close

引用自:Yahoo!奇摩房地產專欄作者:陸敬民「一個建案的誕生」

相當精闢的一篇報導,以下即是該著者文章之內文,

絕大多數的消費者,在房地產市場上所看到的,都是一個個已經包裝好、粉墨登場的建案,有案名、廣告、接待中心、現場人員等等,沒有多少消費者能夠從「前台」來到「後台」。

 

雅虎奇摩房地產「透視房地產」系列文章,將帶你來到房地產建案的「後台」,讓您一窺一個建案究竟是如何誕生的。

 

 

土地永遠是建設公司的命脈

 

建案的原料:土地

 

 

土地是推案之母,是建築物的原料,沒有土地,就沒有推案,土地永遠是建設公司的命脈。土地的取得可大致分為三種,第一種是向地主購得,最單純的情況是某筆土地僅有一名地主,透過中人的介紹,建設公司購入了這筆土地,然後規劃推案。但絕大多數的情況是,某筆土地有好幾名地主,這時建商的土地開發人員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,取得絕大多數比例的地主的同意,才能完成這樁交易。

 

 

近年來,政府有計劃地出售國有土地給建商與財團蓋房子

 

 

第二種是向政府標購土地,近年來,政府有計劃地出售國有土地給建商與財團蓋房子,就是屬於此類。在北台灣,政府的土地除了位於台北市中心的國有精華土地外,還有位於板橋新板特區、淡海新市鎮、宜蘭縣政中心、三峽台北大學 特定區、林口新市鎮、竹北縣治重劃區等土地。

政府標售土地的特色是面積大,而且通常會有「開發時程容積獎勵」的配套措施,這些得標建商為了獲得額外的容積獎勵,往往在標到土地後會快速推案,這就是你所看到的,在短短幾年內,板橋、林口和三峽的大樓建案如後春筍般冒出的原因。

 

 

短短幾年內,板橋、林口和三峽的大樓建案如後春筍般冒出

 

 

第三種是向建築同業、銀行或其他機構取得土地。前幾年景氣不好,某些建商會從同業、銀行或資產管理機構「盤」下他們的土地,有點像整批吃下不良債權的味道。以此方式取得土地的代價通常較低,但有時這筆土地也會附帶一些「附屬品」,像是土地上的廢土廢料,或是土地上連同蓋到一半的建築物等,如果建商將蓋到一半的建築物承接下來,並且繼續蓋完出售,這就是市場上俗稱的「中輟屋」。

很多人或許會以為,建設公司在整個建案從無到有的過程中,扮演非常重要角色,好像所有的事情,都是建商獨立完成。

 

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,建商的確是扮演重要的角色,而且是關鍵性的靈魂角色,但空有靈魂而沒有驅體,只是紙上談兵,而房地產市場裡已有太多紙上談兵的前車之鑑。

我們可以將建商看成是大腦,沒有大腦,軀體無法協調做任何事情,建商集結了一群人,組成了像是手足般的四肢,協助他完成一堆事情,建商本身可以是一家紙上作業(paper work)的公司,但他的四肢必須要有孔武有力,能夠實際去執行一些具有難度的工程,像是後端的營造,以及前端的銷售等。

 

 

營造水準也攸關著建築物的品質

 

 

負責蓋房子的是:營造廠

 

 

建設公司是投資興建單位,但不見得是實際下海蓋房子的單位,營造廠才是。有的建商擁有自己的營造團隊,例如大陸工程、潤泰創新國際、遠雄集團等;有的是關係企業,像是昇陽建設的新東陽營造,雄基建設的龍揚營造;有的則委外給專業的營造廠來負責,有點像是科技業供應鏈的專業分工做法。

建案委外營造還可略分為「發大包」與「發小包」,前者主要是建商委託一個強有力的營造廠來統籌管理,代價稍高,但比較省事;後者是建商將營造工程的內容個別委外,費用較低,但建商必須要具備掌握成本與細節的能耐。

 

 

營造廠的品牌口碑和建商一樣重要

 

 

營造水準也攸關著建築物的品質,一個符合最低品質要求的建案,除了應該達到「建築技術規則」內的規範外,房屋滲漏水的比例應該要低於3%,也就是說,一棟200戶的大樓社區,發生滲漏水問題的戶數不能超過6戶,超過6戶就代表這棟社區的施工品質有問題。

此外,營造廠的品牌口碑和建商一樣重要,由於市場上發生過太多因偷工減料導致房屋產生瑕疵的情形,以及因為營造廠或建商倒閉,導致消費者血本無歸的慘痛教訓,因此,消費者在買房子之前,尤其是自住型產品,我們建議把品牌口碑列為購屋與否的重要參考。

 

 

議把品牌口碑列為購屋與否的重要參考

在房地產市場裡,建設公司扮演的角色有如加工廠一般,他們取得土地(原料)後,透過加工程序,變成房屋(產品),再賣給一般民眾。

 

通常,建商在取得土地後,甚至在快要取得土地之前,會提早進行所謂的產品規劃,這時這些建商老闆們會需要一些專家的協助,這些專家負責提供專業見解給建商老闆。

建商老闆最想知道的是,往往是這塊土地最適合蓋甚麼樣的產品?這並不是說他們關心哪種產品最適合消費者,反而大多是指哪種產品可為他們創造最大獲利。當決定要蓋哪種產品後,一個建案的胚胎,基本上已經形成了。

 

 

當決定要蓋哪種產品後,一個建案的胚胎,基本上已經形成了

 

 

負責規劃的是:代銷業者

 

 

在房地產推案實務上,多數建商通常並不習慣直接面對消費者,只有少數建商會成立自己的業務團隊來負責銷售工作,多數建商喜歡找一家代銷業者幫他們賣房子,這樣做的好處是,除了讓代銷業者貢獻他們的專業意見外,建商也可以將相關的人事成本降到最低。

北台灣知名的代銷業者,包括海悅廣告、新聯陽實業、甲山林廣告、新高創廣告、翰昌廣告等,這些代銷業者手中同時都有十幾個、甚至二十幾個建案在銷售當中,有點類似傳統產業的大型經銷商一般,遠雄集團則是成立自己的遠雄房屋來銷售自家產品,就像是直營店一般。

 

 

多數建商喜歡找一家代銷業者幫他們賣房子

 

 

代銷業者在建案裡有著奇妙的觸媒功能,根據代銷業者的推案經驗與人脈的豐沛與否,他們可扮演建商老闆的軍師或是最前線的班長角色。

建商老闆在決定要買一塊地之前,通常會找信得過的代銷業者一起去看地,這時就是代銷業者一展身手的良機,他們會根據土地的容積、商圈的特性、周遭以往的推案行情,以及種種情報,對建商老闆提出建言,並建議要蓋哪種形式的產品。

 

 

建商老闆在決定要買一塊地之前,通常會找信得過的代銷業者一起去看地

 

 

一旦在購地階段成為建商老闆的「入幕之賓」,這家代銷業者未來承接這個建案的機率也會大增,這代表建商老闆將讓這家代銷業者賺銷售佣金,但這樣的機率僅僅是大增而已,並非百分百保證。有極少數的情況是,A代銷業者運作許久的建案,在最後一刻翻盤,建商老闆突然決定給B代銷業者來做,原本以為到口的肥肉飛走了。

當建設公司選擇了某家代銷業者負責銷售建案時,這代表市場上又有一個新的建案即將誕生了。

 

在此之前,建商與代銷業者必須先決定好要蓋哪一種類型的產品,以大樓為例,是大坪數(4房以上)?或中大坪數(3-4房)?或中小坪數(2-3房)?還是一網打盡(2-4房)?甚至全面涵蓋(1-4房)型態的產品?

 

 

企劃公司在整個發包體系裡屬於代銷業者的化妝師

 

 

決定好之後,代銷業者會將媒體與廣告呈現的前置作業交給企劃公司,甚至連案名都是企劃公司建議的。代銷業者就像是建商的銷售業務發包廠商,企劃公司在整個發包體系裡屬於代銷業者的化妝師,通常會有兩名人馬負責,一個叫做美編,另一個則是文案(copywriter),這兩個人合作,負責將建案包裝得美美的,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。

 

 

負責包裝的是:企劃公司

 

 

就像有些建商會擁有自己的代銷部門一樣,有些大型的代銷業者,旗下也會擁有自己的企劃部門,像是新聯陽實業、甲山林廣告、新高創廣告等。但這屬於少數,絕大多數的代銷業者,為了人力成本與創意來源等考量,往往會與專業的企劃公司或企劃SOHO合作。

 

 

坊間知名的企劃公司,像是貝爾廣告、新住網國際、大道企劃、探索廣告、若愚廣告、春天廣告、左岸廣告、左上角廣告、高嵩廣告等,這些企劃公司都有固定配合的代銷業者,他們的任務除了設計案名LOGO字體外,還包括報紙稿、海報、銷售文件(說明書)、燈箱,POP、定點(發財車廂廣告)、指示牌、以及有關平面廣告呈現的各大大小小事項,極少數的企劃公司還能製作網路FLASH廣告。

 

 

有些大型的代銷業者,旗下也會擁有自己的企劃部門

 

 

企劃公司最忙的時候,通常是案前,也就是建案正式公開之前,因為這時有一堆實體廣告要呈現,像是接待中心現場、戶外定點廣告等,除非代銷業者提早進場銷售,許多事情還來不及完成、必須且戰且走外,通常等到建案正式公開銷售後,企劃公司的任務就只剩下報紙稿和海報而已。

 

 

下次當你在報紙看到美麗的廣告、在街上看到絢爛的POP,走進接待中心翻閱精緻的說明書時,別忘了,這些都是企劃公司嘔心瀝血的結晶。

 

 

下次當你在街上看到絢爛的POP,別忘了這些都是企劃公司的結晶

建設公司負責籌錢維運整個建案,營造廠負責蓋房子,代銷業者負責賣房子,企劃公司負責包裝,但這個建案該如何才能到達消費者的眼前?

 

在今天,一個新進場的建案不可能完全不打廣告,就算這個建案總銷金額太小、戶數太少、預算也極為有限,也必須要做最低限度的廣告,才能讓消費者看見。

 

 

在今天,一個新進場的建案不可能完全不打廣告

 

 

一個建案的廣告工具,常見的有戶外媒體(POP、定點、指示牌)、海報(派報、夾報)、報紙稿(NP)、廣播(RD)、電視(CF),以及最新的網路廣告(FLASH) 等。廣告的目的,是要讓潛在的買家看到這個建案,並且吸引他到接待中心現場來。

 

 

負責媒體採購的是:廣告代理商

 

 

一般中小型建案,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通常廣告一手包,也就是從製作到發包,都由現場的專案經理來統籌,這時專案經理會與各媒體的業務員接洽,談妥一個優惠的價格後,廣告就依序出手了。

 

 

廣告的目的,是要吸引潛在的買家到接待中心現場來

 

 

至於一般中大型的建案,在預算夠多,採買量夠大的情況下,基於省事與可獲得更多廣告版面的考量,這些建案有時會與廣告代理商合作。也就是建案將預算撥給廣告代理商,再由廣告代理商負責採購媒體。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?直接向媒體採購不會比較優惠嗎?讓我們來概算一下:

 

 

假設某家報社的廣告一張要賣5萬元,某建案有400萬元的報紙預算,專案經裡至少可以向這家報社買到80張廣告,若這家報社推出「買5送2」優惠,該建案還可以加贈32張廣告,一共是112張。

 

 

廣告代理商儘可能蒐集到最多的建案與預算,然後向各大媒體統購

 

 

但若透過廣告代理商,往往可以買到略多的報紙廣告(例如117張),或是同樣的廣告量,預算可以略為節省(380萬元)。若把報社看成是航空公司,廣告代理商就像旅行社一樣,消費者直接向航空公司訂票,價格通常是最貴的,但改向旅行社訂票,票價往往會有折扣。

 

 

廣告代理商儘可能蒐集到最多的建案與預算,然後向各大媒體(報紙、電台、電視、網站、戶外媒體等)統購,由於量夠大,這些媒體往往會給廣告代理商更低的批發價或更多的版面,廣告代理商就在這裡擠壓出一點微薄的利潤,薄利多銷,積少成多。

一個建案的價格是怎麼決定出來的?當你看到這裡,代表你已經進入了一個建案的敏感地帶。

 

建案的推案價格與它的成本脫離不了關係,建案成本可粗分為原料與營造,原料就是土地價格,營造就是營建成本,其中土地成本是關鍵,營建成本次之。

 

 

推案價格與它的成本脫離不了關係:土地成本與營建成本

 

 

土地有多種要?一棟大樓的營建成本,各家建商往往大同小異,以大樓為例,每坪營建成本,通常低不會低於6萬元(首購),高不會高過13萬元(豪宅),但這棟建築物若位於台北市,它的總成本往往是位於桃園市的數倍或十數倍,關鍵就在於台北市的土地成本過高所致。

 

 

極機密:建案的定價策略

 

 

除非建商在買地之後遲遲不推案,隨著時間過去,當初預定的售價隨著土地價值與房市行情波動而改變,不然多數的情況是,一個建案的售價,在建商決定購買土地的那一瞬間便有了雛形。

 

 

建築物若位於台北,它的總成本往往是位於其他縣市的數倍或十數倍

 

 

建商決定推案價格,有兩項主要因素與一項次要因素,分別是土地成本、營造成本,以及當時的坊間推案行情。以台北市某塊土地為例,若這塊土地面積1000坪,每坪賣100萬元,那麼土地價格就是10億元。若該土地建蔽率為50%、容積率為400%,代表建商能拿來蓋房子的土地面積為500坪(50%×1000=500),整棟建築物一共可以蓋到4000坪(400%×1000=4000)。

 

 

若營建成本為每坪6萬元,4000坪的營建成本就是2.4億元,土地成本10億元加上營建成本2.4億元,一個建案的總成本粗略概算為12.4億元。若這個建案的可銷售面積為3500坪,那麼每坪至少要賣36萬元(12.4億元÷3500坪=每坪約35.4萬元),建商才有可能打平支出。如果這個建案位於內湖區,目前內湖預售案的每坪單價行情約有45萬元,那麼建商的推案價格絕對不會低於45萬元。

 

 

台北與桃園每坪房價竟然有3倍以上的落差,都是土地成本在作怪

 

 

同樣的,若這筆土地位於桃園市中心,每坪要賣20萬元,1000坪總價是2億元,2億元土地成本加上2.4億元營建成本,總成本約4.4億元,建商每坪至少要賣13萬元才能打平。若當地每坪行情來到14萬元的水準,那麼建商開價絕對不會低於14萬元。

 

 

從45萬元來到14萬元,營建成本不變,土地容積建蔽條件不變,只是台北市與桃園市的差別,每坪房價竟然可以有3倍以上的落差,都是土地成本在作怪。

建設公司和代銷業者之間怎麼拆帳?相信不少消費者會對這個議題有興趣。

 

基本上,一個建案在進場之前,建商與代銷之間所有的權利義務都已經談妥了,建商就是業主,合約書上寫的是甲方,代銷業者負責幫建商賣房子,合約書上寫的是乙方。

 

 

建商與代銷業者拆帳,大致是依總銷的2%-5%來計算

 

 

實務經驗發現,甲方往往擁有最多的權利,但卻不必負擔太多的義務。在甲方的眼裡,把案子交給乙方賣,是看得起他,所以未來若甲方想要調漲價格,甚至更改合約,大多只消口頭知會,頂多約乙方出來吃個飯,告知要調漲售價,乙方通常也只能忍氣吞聲。

 

 

不管有無代銷建商都要賺一樣多

 

 

建商與代銷業者的拆帳方式,大致上是依據建案總銷售金額的2%-5%來計算,代銷業者依照合作模式的不同,分別抽取2%(包櫃)或5%(包銷)的佣金,少數知名代銷的佣金可以高到6%、甚至7%。

 

 

代銷業者依照合作模式的不同,分別抽取2%或5%的佣金

 

 

所謂包櫃,簡言之,就是代銷業者只負責人員的管銷費用,包括接待中心以及媒體廣告等費用,均由建商支付,至於要登哪家媒體,包櫃的專案經理有建議權。包銷則是上述費用都由代銷業者來支付,當然佣金就會比較高。

 

 

以某總銷金額10億元的大樓建案為例,若該建案採包銷模式銷售,當銷售金額達到8成、甚至9成以上時,基本上代銷業者已經完美達成任務,可以向建商請款5000萬元(10億元×5%=5000萬元),其他的9.5億元歸建商。但這5000萬元已包含代銷業者所事先支出的媒體費用,像是接待中心、廣告費,以及人事管銷等,扣掉上述費用,代銷業者實際獲利最多可到50%,也就是2500萬元。

 

 

建商的開價永遠都是「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」

 

 

假設這個建案採包櫃,完銷後代銷業者可以抽到2%,大約是2000萬元,其他的9.8億元歸建商。那麼,也許你會問,既然建商採包櫃,可以多賺3000萬元,那麼建商會不會把這3000萬元回饋到售價,讓開價能夠低一點?

 

 

答案是不會!不管有沒有代銷,建商的開價永遠都是「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」,除非遇到重大事故,例如滯銷或建商缺錢想儘速完銷,不然建案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。通常在建商老闆眼裡,代銷是來分錢的,如果沒有代銷,建商可能會因為缺乏銷售技巧而讓銷售期拉長,但建商也因為不用支付佣金,而可以在其間取得平衡,讓售價繼續維持在一個相對高點。

或許有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會以為,當一個預售案或新成屋案推出時,跳過代銷業者、直接向建設公司高層購買,是最便宜省事的方法。

 

的確,在每一份房地產銷售合約書中,所載明的都是建商和消費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,代銷業者在這之間所扮演的,比較像是「建商代理人」(有時甚至連代理人都不是)的角色。

 

 

千萬別以為跳過代銷、直接向建商買房子,一定會比較便宜

 

 

但千萬別就此以為,跳過代銷業者、透過熟人直接向建商老闆洽購房子,一定會比較便宜。根據實務經驗發現,在多數的情況下,繞了一圈結果往往回到原點,並沒有更便宜。

 

 

代銷有彈性建商沒彈性

 

 

代銷業者就像一群遊牧民族,哪裡有建案,就往哪裡去。以純預售案為例,代銷業者的中心思想是「快速行銷、快速結案、快速請款」然後獲利了結、拍拍屁股走人,接下來的就留給建商與消費者自己去解決,因為合約裡規範的是建商與消費者兩造。

 

 

代銷業者就像一群遊牧民族,哪裡有建案,就往哪裡去

 

 

也正因為如此,在快速行銷的過程中,代銷業者往往會擬定一套銷售劇本,然後在這套劇本裡追求最有效率的獲利。例如,某代銷業者與建商簽定的銷售底價是每坪30萬元,然後以每坪34萬元對外銷售,合約期為半年,只要代銷業者有本事,它可以在30萬到38萬元間操作,只要它能維持34萬元的均價,並且在半年內完銷,就可以對建商交待,漂亮結案。

 

 

如果你夠精明,加上跟代銷業者高層的關係夠好,你就有可能以每坪31萬元的「準底價」買到,但通常最便宜的價格往往買到的是最爛的格局或戶別,這你要自行斟酌,後續的交給代銷業者自己去彈性調整就沒事了。

 

 

如果你夠精明、跟代銷關係夠好,就有可能以「準底價」買到房子

 

 

如果你不循上述方式,執意要找人直通建商老闆,那麼你買到的價格,通常會落在32萬元,這是因為建商老闆往往會認為自己的房子是最漂亮的,他捨不得以30萬元的底價「賤賣」,加上代銷業者會要求至少賺一點「手續費」,所以雙方「各退一步」,開價34萬元的建案以32萬元成交,每坪讓你賺2萬元,算是對你天大的恩惠。

看了「透視房地產:一個建案的誕生」系列之後,相信你對一個建案從無到有的過程,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。

 

在這裡我們將重點再說明一次:

 

 

(1)土地是推案的基礎,絕大多數情況下,沒有土地就沒有推案。
(2)建商負責統籌前後端,營造廠在後端蓋房子,營造廠的口碑很重要。
(3)代銷業者負責產品規劃與前端銷售,有如遊牧民族一般。
(4)企劃公司負責包裝建案,響亮的案名與炫麗的平面廣告都出自企劃手筆。
(5)廣告代理商負責媒體採購,如同向航空公司整批採購機位的旅行業者。
(6)建案定價來自土地成本與營建成本,其中土地成本最關鍵,比重也最大。
(7)代銷業者抽佣5%,沒有代銷,建商省下佣金,但不見得會回饋給消費者。
(8)跳過代銷直接向建商高層買房子,不會比較便宜。

 

 

如果你要買的是預售屋或新成屋,你一定要事先打聽週遭行情

 

 

之所以撰寫上述系列文章的目的,主要是希望你在進入接待中心之前,能先對這個產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,這樣你才不容易變成冤大頭,也比較不會因為殺價殺得太誇張,而讓賣方啼笑皆非。

 

 

買屋要快出價要準

 

 

如果你要買的是預售屋或新成屋,你一定要事先打聽週遭行情,勤閱Yahoo!奇摩房地產各項內容,對你絕對有幫助,其次是查閱各大房仲業者的網站,了解一下週遭的中古屋行情,再來就是翻閱房地產專業雜誌,從裡面獲得行情資訊。

 

 

建案的開價永遠不是真正的成交行情,台北市是全台房價行情最不公開透明的地區,依據行政區的不同,開價往往和成交價有明顯落差,最誇張的一次是台北市某建案曾出現75折的價差,也就是每坪開價70萬元,成交價落在55萬元。

 

 

建案開價永遠不是成交行情,台北市是全台行情最不公開透明的地區

 

 

桃園的開價最接近成交價,大約在95折到98折之間,算是相當公開透明的房地產區域。新竹也差不多,除了極少數豪宅的價格悖離市場行情外,成交價大約是開價的93折到95折之間。

 

 

習慣上建案的房價會依據銷售成數逐漸提高,例如賣到3成調漲一次,過5成再調漲一次,過7成再調漲一次。因此,若你確定要買房子,而且也決定好購屋區域時,你出手一定要快,最好在建案剛公開的時候便下訂,一方面這時候的價格通常是相對低點,另一方面接待中心急著開紅盤、討個好采頭,彈性會比較高。

 

 

若你確定要買房子,你出手一定要快,最好在建案剛公開的時候便下訂

 

 

如果你是在台北市以外的地區購屋,建議你出價金額不要低於開價的85折,不然賣方會私下笑你不了解行情。

 

 

如果等到建案銷售過5成之後才要進場購買,這時建商財務槓桿過關,你將發現賣方的姿態會明顯提高,無論要談到好價格或好條件,都會比較辛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永慶房屋-昭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